综合资讯

某铁厂电缆室内的电缆夹层未设置温感报警

2025-09-04

这里是作业现场的 “隐患扫描仪”—— 专注于揪出那些藏在角落的安全死角,为一线作业人员和管理者打造随身可用的风险排查手册。

日日行,不怕千万里;常常做,不怕千万事。每天学习一个安全生产知识点,不断强化记忆,提高安全生产专业技能。作为作业人员,多一分警惕就多一分生机;作为企业管理者,多一分严格就少一分风险。用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,才能真正实现 “零事故” 的安全目标。

1

隐患描述
image.png

某铁厂电缆室内的电缆夹层未设置温感报警


2

隐患分析

电缆夹层未设置温感报警存在多重致命风险:


  1. 火灾早期预警缺失

    :电缆密集区域易因过载、短路引发高温(如电缆接头温度超过 150℃即可能自燃),未设温感报警将导致初期火情无法及时发现,火势可能在 10 分钟内蔓延至整个夹层。
  2. 火势快速蔓延

    :夹层内电缆绝缘层、桥架材料(如环氧树脂)燃烧后释放大量有毒烟雾(CO 浓度可达致死量的 10 倍),且与控制室、配电室直接连通,可能引发全厂供电中断甚至爆炸。
  3. 应急处置滞后

    :人工巡检无法覆盖 24 小时监测,火灾发现时往往已进入猛烈燃烧阶段,错过最佳灭火时机(如 2010 年某热力公司电缆夹层火灾因未及时报警,导致机组停产 2 个月)。


3

国标规范
  • 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》(GB 50116-2013)

    《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标准》(GB 50414-2018)

  • 《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标准》(GB 50229-2019)


    4

    相关条文
    1. 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》(GB 50116-2013)

      • 第 5.3.3 条:电缆隧道、电缆竖井、电缆夹层、电缆桥架等场所,宜选择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。

    2. 《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标准》(GB 50414-2018)

      • 第7. 0.1条:下列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:4电缆夹层,电气地下室,厂房内的电缆隧(廊)道,连接总降压变电所的电缆隧道,厂房外长度大于 100.0m 且电缆桥架层数大于4层的电缆隧(廊)道,液压站、润滑油站 (库)内的电缆桥(支〉架,与电缆夹层、电气地下室、电缆隧(廊)道连通的或穿越3个及以上防火分区的电缆竖井;

      • 第 10.5.8 条:电缆夹层、电气地下室等电缆敷设区,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,并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。

    3. 《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标准》(GB 50229-2019)

      • 第 9.3.3 条:变电所电缆夹层宜设置悬挂式气体自动灭火装置,并应配套设置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。


    5

    防范措施

        (一)火灾探测系统升级

        1. 线型感温探测器全覆盖

          • 沿电缆桥架全长敷设缆式线型差定温探测器(如 JTW-LD-IT85,动作温度 85℃),间距≤1m,采用正弦波接触式敷设(接触电缆表面),确保温度监测无盲区。
          • 探测器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器(JB-QB-GST5000),实现 30 秒内声光报警,并联动启动机械通风系统。
        2. 多维度监测补充

          • 在电缆接头、交叉点等易发热部位加装点型感温探测器(如 JTW-ZCD-G3N,报警温度 70℃),与线型探测器形成双重确认机制。
          • 配置光纤光栅测温系统,实时监测电缆通道温度场分布,预警温度梯度异常(如相邻点温差>15℃)。

        (二)防火分隔与灭火联动

        1. 物理隔离强化

          • 按 GB 50414-2018 要求,将电缆夹层划分为≤1000㎡的防火分区,采用耐火极限≥3 小时的防火隔板分隔,防火墙上设甲级防火门。
          • 电缆穿楼板、墙体孔洞用防火泥 + 阻火包封堵(耐火极限≥2 小时),缝隙≤0.5mm。
        2. 自动灭火系统联动

          • 配置悬挂式超细干粉灭火装置(如 FZXA0.5/1.2),与温感报警系统联锁,一级报警(温度≥70℃)时启动局部灭火,二级报警(温度≥85℃)时全区域喷洒。
          • 火灾报警后 10 秒内切断夹层电源,联动关闭通风管道防火阀,防止火势蔓延。

        (三)环境控制与维护

        1. 机械通风优化

          • 安装防爆轴流风机(风量≥6000m³/h),每小时换气≥12 次,排风口设在夹层底部(排除比空气重的烟雾)。
          • 通风系统与温感报警联锁,火灾时切换为高频通风模式(换气次数提升至 20 次 /h)。
        2. 电缆状态监测

          • 对高压电缆(10kV 及以上)安装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,实时监测缆芯温度,超温(如>65℃)时自动降载。
          • 每月检测电缆接头红外热像,重点排查温差>10℃的异常点。

        (四)管理与培训

        1. 操作规程完善

          • 制定《电缆夹层巡检标准》,明确每日人工巡检路线(需覆盖所有探测器、防火封堵点),并通过电子巡更系统记录。
          • 动火作业前须办理专项审批,检测夹层内氧气含量(19.5%~23.5%)、可燃气体浓度(<LEL 的 5%)。
        2. 应急能力提升

          • 每季度组织电缆火灾专项演练,模拟温感报警触发后的断电、疏散、灭火流程,要求 3 分钟内完成应急响应。
          • 操作人员需通过 “电缆火灾处置” 专项考核,掌握感温探测器复位、灭火装置手动启动等技能。

        (五)特殊场景强化

        • 潮湿环境:选用 IP67 防护等级探测器,电缆桥架做镀锌防腐处理,定期喷涂防潮漆。

        • 高温区域:对靠近锅炉的夹层区段,电缆外护套改用耐温 125℃的交联聚乙烯材料,探测器报警阈值提高至 95℃。

        记住:安全从不是 “选择题”,而是 “必答题”。安全没有 “差不多”,只有 “百分百”。今天多一分细心排查,明天就少一分意外风险。
        最后想和大家说:安全管理从来不是 “抓大放小” 的工作。隐患排查的意义,就在于把 “看不见的风险” 变成 “看得见的整改”。我们坚信,每一次安全意识的提升,每一步防护能力的增强,都是在为生命筑牢防线,为企业撑起平安。关注我们,让隐患无处遁形,让安全常伴左右!


        在线客服

        关闭

        微信

        客户服务热线

        19557160376

        在线客服